經內、經後、 經前
(The Text: Within, In front of, and Behind)
前言:談讀經解經的心境與關係
何謂「心境與關係」
「心境與關係」分「心境」和「關係」兩面來看。
心境者,以水鏡喻人心,境者鏡也。
人皆知水無風不起浪,其實沒有微風,水也不會起皺紋,沒有孤葉飄落水面,水亦不起連綺。
所謂心境,便是說人心中之狀態:或平靜、或不安、或狂燥、或憤怒等等;又或是停留於過去之情事、或前贍於未來、或專注於當下之人事物、或流連於不實於空想;又或是自主的、或是受捆的;又或是通達的、或是受阻閉塞的。從時間來看,能看過去、能現在、能未來,或能判該現在時卻未來、該未來時卻困於過去等等。
從空間來看,為每一個時間提供了內涵,使時間具體了、充實了,因為同一時間裡有不同的空間,而時空之交際加上人際之來往便有人實在的處境,更準確而言,還要加上累積而來的背景所造作的社會文化處境 ,而社會人文離不開經年累月之人之心境之結合交錯而成。
從心之分類來看,可談人之心情、心思與心意;再談情之剛柔、心思之細密透徹、心意之堅強耐久與否等等;再細察又可談心之糾結之處、心之札根之處。
表面上,以上似乎只把心境的各種變化和現象指點出來,然則若細察可發現心境之各種變化,其實:
(一)離不開它與時間(過去、現在、未來;心境之快與慢、急與緩);
(二)空間(地理環境、上下左右);
(三)層次(先後高底)、心內心外等等之「關係」。
在這三個層次外,又包涵與他人之關係。
若用在讀經上,則角色與角色之間之關係、地位高低之關係、時間歷史之關係、地方和政府之關係,以及聖經口頭傳統與作者之關係、作者與作品之關係、作者與文中人物之關係、與當時寫作對象的關係,以至與我們今日讀者之關係。再者,我們亦可以進一步追溯作品時代與我們身處的時代之關係。而其中,不外是心境之在規範中的千變萬化。有了這心境與關係的方法為基礎,我們可以落實地來看看讀經解經的經內、經前和經後兼顧的釋經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