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

大衛皇朝(一)耶和華記念(三)

沒有忘記向上帝所許的願

哈拿向上帝禱告,而且沒有忘記她向上帝許的願,故於一章二十六至二十八節說:

 

婦人說:「主啊,我敢在你面前起誓,從前在你這裡站著祈求耶和華的那婦人,就是我。

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;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。

所以,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,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。」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。

 

撒母耳的命在未出生時似乎已因著母親的敬虔,因他母親記念她在上帝面對所許的願,因她對上帝使無變有的全能,對上帝回應她的苦情心存感激所作的生命回應,他的一生便歸耶和華為聖。哈拿的回應,聖經說那是她的敬拜(28)。上帝今天依然這樣回應祂的兒女。我認識一位敬虔的老婆婆,她兒女中有個自小多病,五歲那年又患了小兒麻痺症,老婆婆當時以為這孩子怎麼也醫不好了,便禱告說若上帝把孩子醫好,便把孩子奉獻給上帝,一生作主工。結果孩子真的好起來,上帝聽了禱告。

 

老人家的心意乃出自愛自己的骨肉,在沒有出路的時候向上帝呼求,嚴格而言不是純粹出於愛上帝把愛子獻上。她的心境裡頭有沒有像亞伯拉罕被上帝試煉的心路歷程不得而知,若有,她便是經過了這試煉,那禱告應該是說:「上帝啊,賞賜的是耶和華,收取的也是耶和華。」這像亞伯拉罕的信心必蒙主悅納。既或不然,她若只是出於愛子心切而求上帝醫治,把孩子獻給上帝只是一種對上帝恩情的報答和回應,上帝也一樣悅納,上帝也聽在耳裡,也算數。

 

老人家一生都記念自己對上帝所許的願,這樣的信實上帝能不理會嗎?她臨終前一些日子,曾告訴身邊的孩子,這失而復得的孩子一日不走在全時間事奉上帝的路,一日就在其他的事上一點成就都沒有。幾十年過去了,這話似乎真的應驗在這孩子身上。最近,他再一次衝破內心的障礙,把自己重新奉獻給上帝。老人家的心意是「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,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。」上帝也悅納了,並且記念,不過,在我們既將看見的撒母耳身上,的確看見一個全然歸上帝的先知,而在老人家那失而復得的兒子身上,同樣是歸耶和華,卻出現另一種版本。

 

老人家許願,關係和約定建立在上帝和她之間,就像哈拿和上帝之間一樣,但卻影響了孩子的路。這裡頭作孩子的命似乎一早已被決定了,和我們向來所說的上帝造人賜給人自由意志的說法有相當的出入。其實,在過去不論是神學上或在教會裡頭說神給人自由意志,其中相當大的成份只是把人看作一個獨立個體,並不放在一個關係網裡來看。一個人的生命意志無法和其家庭分開,或出生於張家,或出生於李家,便自然塑造了他最基本的關係網,這網係網要影響他如何建立自己的價值觀,具備或缺乏那些素質,會面對那些需要自我突破之處。而除了家庭關係網,還有社會關係網,包括親族、朋友等,是生長於城市和鄉村等,都影響一個人的生命發展。在這些關係網,或中國說的命裡頭,再看個人的自由意志,更符合生命真相。

沒有留言: